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书法字画

假日的收获

来源:发布时间:2021-09-25 12:09:44

   

      作者:詹立国   周六的早晨,友发来今天的出行计划:欣赏铁沟里沿途的风光,观山景;就近去龙凤山参观红色旅游基地;中午在山下农家乐吃乌米的饽饽、土豆大饼子、啃粘玉米。如此好事欣然驾车同行。

  早八点半我们在敖木伦大桥东集合,一行人即刻向铁沟里进发。半个小时后顺着烧锅杖子村的柏油路拐进铁沟里,秋日的阳光暖洋洋地照进车窗,窗外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,风调雨顺的一年,丰收在望;不知名的花草在秋风里不停地摇晃,仿佛在迎接游人的到来。我把儿子淘汰的近视镜戴上用心的观赏,车上只能看个大概,身边的微友打开手机的语音,群里传来前车杨大哥的介绍:高的是旗舰山,矮的是元宝山。眼睛一下都不敢眨,侧耳倾听,生怕错过美景。心里惬意,嘴边就不自禁地哼出了庞龙的小曲:“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,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,在那青山绿水旁,门前两棵大白杨,齐整整的篱笆院,一间小草房啊……”

  前车在一处山峰前停下,我们也紧跟着下车。抬头仰望,湛蓝的天空下群山巍峨、逶迤蜿蜒,莽莽苍苍到遥远天际。突兀处,一座山峰恰似古代衙门的大印,随行的杨大哥说这叫官印山。左看右看果然有一种非凡的气势,傲然耸立在山巅,心中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旁边的二楼子山上有四个石头呈站立状态,远看像极了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,栩栩如生,令人浮想联翩。

  继续前行一公里左右,又一座大山兀立在眼前,在嶙峋的怪石上,两扇石门嵌入其中,随行的大哥说这叫石门山,传说里面有无穷无尽的宝藏,各路绿林好汉,妖魔鬼怪,各显其能争夺数年,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。我也在一边附和,这像极了西方的阿里巴巴芝麻开门,谁能破解咒语,谁就掌握财富。我们十人孩子般,又拍照,又比划,一路欢歌笑语,继续前行。

  沿铁沟里车行三十里,转了不知道几个“之”字形路,来到龙凤山腹地—红色教育基地。山寨主也是基地的创始人孙大哥夫妇和女儿早就在门口迎接我们,屋内桌上摆满了瓜果梨桃,还有茶叶都是山上的绿色食品,我们品完山茶歇过一会脚,围着桌子观看孙大哥当年获得的百余个奖状,听大哥给我们讲当年工作时的奋斗历程。孙大哥,个子小,粗壮,黝黑的脸膛,做过乡党委书记,农业局长,县人大副主任。他退休后进山,自力更生栽树种花,开山造田过程异常艰辛。不仅有白天干不完的活,身体疲惫劳累,还有晚上的孤独和寂寞,以及最初进山时儿女和亲朋好友的不解,重重困难都没有阻挡住他们的热情,没有改变他们的初衷,他们亲手栽种了三万五千株丁香,一千多棵果树,一对退休的夫妇,究竟付出了多少汗水,只有这巍巍的龙凤山松柏知道吧。我们听后为之动容,都为大哥夫妇竖起了大拇指。

  站在教育基地的门前,仰望龙凤山的雄姿,俯瞰铁沟里三十里山川,风光无限好。我想起之前爬山,无一不是攀着陡崖,尽力到达高处,只为拥有“一览众山小”的俯瞰视野,却没想过,有一天,步入大山的内心,别有洞天,这才体会到身处自然之腑,被包裹的安全感。头脑中的纷繁思绪,心底那一点点杂念,瞬间就随清风飘上了云端。归隐感在心底悄悄滋长,我在静静的想,几年之后我是否也会成为这大山的归人呢。

  想归想,恐怕我的德和能还不够,这样的风水宝地应该是有德、有位、有福之人居住。孙大哥的修为也许是我一生中的仰视。他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最好的践行者。组织是了解孙大哥的,把他亲手创建的花果山确立为党员教育基地,为更多年轻人树立了标杆。分别之际,孙大哥夫妇邀请我们八月节来吃果,明年五一赏丁香,我们欣然应允。

  出游的发起人,一对珠联璧合、举案齐眉的中年夫妇,早就在山下自家的老屋,让家里老人给我们准备了农家饭菜。乌米的饽饽,土豆大饼子,煮熟带着玉米皮的黏玉米,这极具特色的农家饭让一行十人眼睛都放了“贼光”,文人的斯文相尽无。虽然,文学老前辈杨大哥给我们讲了好多文人趣事,同行的文友也都搜肠刮肚的用了好多和辙押韵的祝酒词,不时地引起哄堂的大笑,但谁都没忘了忙乎着吃,酒酣耳热之际,把主食吃的溜光。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说: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,是怀旧,是留恋童年的味道,今天的这顿饭,让我们忆苦思甜,当年能填饱肚子就是幸福,恰恰是这些食物填补了饥肠辘辘,后来好日子过惯了,鸡鸭鱼肉吃够了,再吃这些饭,全是故乡的味道。

  酒足饭饱之后,同行的有清醒的,提议去前院看看给我们做饭的婆婆,顺便辞行。婆婆家的大院,海清平房,红砖铺的院落,满园的葫芦娃,红红的咕咕鸟,好几种开得正旺的红花,满院溢满了吉祥,生机盎然。七十多岁的婆婆,容光焕发,满目慈祥,热情的招呼这些来客。大爷拿出非常规整的家谱让我们欣赏,讲解他们家族的历史,正宗蒙古的黄金家族,三个儿女都有出息,都在外地工作,是真真正正的书香门第。看来婆婆的主食做的这样地道,也是有传承的,难怪发起出游的这对夫妇,眼角眉梢都漾着春花般的笑,原来是父慈子孝,母柔儿刚,婆媳互融,长幼有序。

  这个假日不虚此行,有官印山的巍峨映在眼底,有红色基地的洗礼荡涤心灵,有婆婆的乌米饽饽留香唇齿之间,还有我心手相连的十个挚友的致纯挚爱,留在这湛蓝湛蓝的天地间。

  作者简介:詹立国,网名:草原,工作于朝阳市喀左县交通局,喜欢散文诗词,偶有作品发表在《朝阳日报》、《燕都晨报》等。

( 责编:管理员)

相关推荐: